仡佬族服饰特点介绍,仡佬族服饰特点介绍

运势阁 阅读:1 2024-01-13 15:00:50 评论:0

  仡佬族的人们在清朝的时候,一些比较穷的人都不穿鞋子,如果有钱的话,那么就会穿布鞋的,对此仡佬族的服饰特点介绍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仡佬族服饰特点介绍

  仡佬族服饰有哪些

  古代的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裙有以布为之者,有用羊毛织成者。各地桶裙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丝、棉布等。头饰也各有区别,石阡府仡佬族男子“绾髻于顶”,修文县仡佬族男子“盘顶椎发”,平远州仡佬族女子“以青布束发如锅圈状”,平越府、黔西州仡佬族姑娘未婚者剪前发披后发作为标志。仡佬族无论男女皆“科头”,即不戴冠巾,惟女子或以“青线束发”,或用“布带盘顶”而已。妇女的装饰式样繁多,石阡府的颈上挂两三串青色珠子;贵阳府、安顺府的,腰间系布带一条;施秉县、龙泉县、黄平州的,身上缀以蚕茧;平远州、大定县的,“披青布囊”,并“缀海巴其上”(海巴,即海贝)。随着历史发展,仡佬族的头饰衣着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以男子的变化最早最快,明代中叶,男子“服饰语言稍如华人”,到了近代,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服饰渐同于汉族。民国年间,各地仡佬族男女服饰基本上与所在地区汉族服饰无异。

  

  仡佬族服饰鞋袜特点

  鞋袜

  清末民初,贫者男多赤脚或穿草鞋,富者穿布鞋、市袜,雨天穿“钉鞋”(俗称鞋爪)。妇女缠小足,穿软底“内鞋”套“笼鞋”,再套“布草鞋”,鞋面绣花。建县前后,缠足恶习渐除。男穿草鞋、女穿布鞋为主,穿线袜者亦不多。60年代,城镇盛行穿胶鞋,农村多穿“皮草鞋”(以旧轮胎制作)。进入80年代后,不论城乡,穿胶鞋、皮鞋、塑料凉鞋和尼龙袜、丝光袜者比较普遍。鞋底为布纳千层底,鞋面为黑绒布,与鞋底交接处为紫色布,鞋沿带 ,作固定之用,鞋前端用彩线绣有对花,富有立体感,极受女孩喜爱。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