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供用水果用几个,上供水果放几样一样几个,贡品水果摆几个
要单数。因为单为阴,双为阳。现代人们点菜时不点单数就是这个原因。注:因地制宜,有个别地方或民族正好相反。我说的只限汉族,所以要看你是哪里人。
如何摆放:从供品的品种上,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吃食,即点心水果,一类是猪牛羊的肉,简单点的,一碗红烧肉也就行了。从摆放格式上,一般是以按照三或三的倍数的数量关系摆放。 比如,一个盘子中的水果起码是三个,或者是六个、九个等等,千万别随意摆上一两个。而上供的盘子也应是三个,或者六个等等。比如可以一盘水果、一盘点心、一盘肉。但不能只放一盘就认为可以了。
贡品摆几样一样几个贡品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的,三个或五个,贡品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地域习俗,没有固定的规矩。
以素食、水果、点心、干果、素酒等类食物祭祀为好。祭祀的贡品先人是吃不到的,但依然要精心挑选,这是表达对先人的恭敬追思之意,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即使用比较简单的贡品,也依然是非常圆满的,其次准备鲜花。
传统习俗对逝者祭奠的核心是,通过耳目濡染无言之教,教育后代,建立“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只要我们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达到了传统习俗的核心要求。
扫墓供品摆几个扫墓上坟时祭祀先祖准备的祭品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的,三个或五个。
贡品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地域习俗,没有固定的规矩,可参照以下内容:1、不用任何肉食等荤腥之物。2、以素食、水果、点心、干果、素酒等类食物祭祀为好。
3、可以用先人在世时比较喜欢的食物来上供。其实,祭祀的贡品先人是吃不到的,但依然要精心挑选,这是表达对先人的恭敬追思之意,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即使用比较简单的贡品,也依然是非常圆满的。
其次准备鲜花(现在都讲究环保)代替烧纸。古代对逝者的祭奠有许多规定,至今仍然在延续的是:戴孝期间不能穿红色衣服,三年之内,过年不能贴红对联。
其余的规定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结婚,逝者过百天就可以结婚。戴孝,在下葬之后就可以把孝布取下。
理发、洗澡等,在烧七之后,就可以进行。传统习俗对逝者祭奠的核心是:通过耳目濡染无言之教,教育后代,建立“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只要我们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达到了传统习俗的核心要求。
中元节烧纸祭祀水果摆几个答 一般是三个。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
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
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
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
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