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坎下坎卦详解,周易上坎下坎卦详解

运势阁 阅读:15 2023-03-26 11:24:33 评论:0
...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

我在这个贴刚回答了一个,如果是同一个人,就看一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8885412581384532.html?oldq=1


如果不是同一个人,我就回答一下爻辞部分,因为篇幅太长,那一篇中没有回复爻辞。

2个贴合起来看就完整了。

初爻:习坎,入于坎窞,凶。(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解读:要明白这一爻,还必须了解一点上一个卦《大过》,这一卦相当于顶梁柱也已经不行了,没有实干之人了,那么面临的一定是重重坎坷或困境。所以说失道凶也。当然,这个“失道”并不是这一卦所造成,而是有前因的。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求小得,未出中也。)

解读:因本爻为内卦之中爻,填补了前面所说顶梁柱不给力的缺陷,可以挽回一点颓势。下互为震,因此,这一努力所起的作用也非常巨大。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解读:这一爻是阴爻居阳位,相当于应该努力却没有努力,这样造成颓势又不断加深,所以来之坎坎,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近。这一爻处于内卦之终而上互卦之始,表示困难还有很多。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解读:这一爻本就是阴爻,不求作为而只求维持即可。字面意思是从窗子上将酒食等送进去,引申为多种渠道打开闭塞之道维持生计。本爻为外经卦之始,说明后面还有困难,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坎不盈,中未大也。)

解读:这一爻处九五之尊,是关键性的一爻,也是上互艮卦之终爻,不仅风险逐渐停止、困难也基本上得到了克服。直译就是泛滥的河水没有溢出河堤、危险也得到了平息,无咎。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解读:这一爻是上爻,风险已过,开始做防范处理。徽纆是绳索的意思。直译就是用绳索捆绑起来,加以禁锢,长时间不要放松警惕。


以上只是粗略解答,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如果细说的话,需要很长的篇幅。

上挂坎下卦坎动爻2,请问卦象是如何

《坎》为水之 水地《比》卦
━ ━ 兄弟子水 世 ━ ━ 兄弟子水 应
━━━ 官鬼戌土 ━━━ 官鬼戌土
━ ━ 父母申金 ━ ━ 父母申金
━ ━ 妻财午火 应 ━ ━ 子孙卯木 世
━━━○官鬼辰土 ━ ━ 妻财巳火
━ ━ 子孙寅木 ━ ━ 官鬼未土
此卦凡事有困扰、成果不大之象。

上艮下坎卦详解?

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求解高分!《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坎:习坎,有孚,维心...

要讲这个卦不难,但你如果没有基础,其实也是听不懂的。


分析一个卦的卦辞和爻辞,主要是看象,象指卦象以及卦象的万物之应。如果卦象看不明白,再借助于卦辞和爻辞。如果卦辞和爻辞仍然看不明白,这就要借助于彖辞和象辞。下面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分析:


卦象:

A、上下经卦都是坎水,下互为雷,上互为艮。

B、从上下经卦可以看出,这一卦象困难重重。

C、下互为震,震为雷、为动、为大力推行之意。说明遇到困难之后,并不是遇难而退,而是大胆地面对困难、大力地克服困难。

D、上互为艮,艮为止,说明困难克服之后,还有更多的困难,虽然努力中,但事情变缓变停,很难持续下去。

综上所述,这一卦是说有重重困难,我们要努力去克服,要有一个远景,而不要太计较暂时得失,要持之以恒,坚定信念。

卦辞:

正确的标点是: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A、“习”就是重重的意思,“坎”代表“水”、“坎坷”、“困境”等意思。“习坎”就是“困难重重”。

B、“孚”是“诚信”、“信念”。“有孚维心”就是心里要想着长远目标而努力,不要被眼前困难所吓倒,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亨”,就会好起来,而且是大好。

C、“尚”通“上”,是崇尚的意思,也就是说,行动上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

彖辞:

A、习坎,重险也。

B、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C、行有尚,往有功也。

D、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彖辞解读:
A、习坎,重险也。 (上面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B、这是因为上下经卦之中爻皆为阳爻,阳爻主动、主克服困难,所以虽有风险但不会导致覆灭,这需要心里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

C、在做事方面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所有一切努力都不会是白费,都是将来有用的。

D、这一句是事后总结,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困难(天险),这是恒定的,对你是这样,对他人同样也是这样。周边的环境所造成的困难(地险),这是因时、因地之不同而不同。明白了天地之险,经历过这样的风险之后,你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成长,通俗点就是吃得苦中苦,已为人上人。

爻辞:限于篇幅太长,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有不明,可以看我即将发布的《劝学网易经教程》软件,这是一个免费软件。

故事演易:周易六十四卦详解的目录

周易·上经
乾卦第一——以人为本
坤卦第二——农业生产
屯卦第三——囤积储藏
蒙卦第四——驯养
需卦第五——祭祀
讼卦第六——处理案件
师卦第七——统率军队
比卦第八——辅佐者的艺术
小畜卦第九
—_领导者(臣者)的能力
履卦第十——臣者的原则
泰卦第十一——领导者的魅力
否卦第十二——奋斗的历程
同人卦第十三——相处的艺术
大有卦第十四——商业规则
谦卦第十五——教育
豫卦第十六——疾病
随卦第十七——田猎采集
蛊卦第十八——学习
临卦第十九——巫事
观卦第二十——视察
噬嗑卦第二十一——贩卖商品
贲卦第二十二——装饰
剥卦第二十三——清洁(治理)
复卦第二十四——锻炼身体
无妄卦第二十五
——辩证得失
大畜卦第二十六——运输(放牧、驯化)
颐卦第二十七——对涉世之初者的忠告
大过卦第二十八——丧礼
坎卦第二十九——建置防御
离卦第三十——度夜
周易·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身体的预兆
恒卦第三十二——事物的发展历程
遁卦第三十三——隐逸
大壮卦第三十四——处理事情的技巧
晋卦第三十五——开拓进取
明夷卦第三十六——谈判的艺术
家人卦第三十七——治家
睽卦第三十八——说谎的艺术
蹇卦第三十九——对困难的认识
解卦第四十——禳救、补救
损卦第四十一——生产陶器(含冶炼)
益卦第四十二——木工
夫卦第四十三———会议
姤卦第四十四——记事
萃卦第四十五——仓储
升卦第四十六——建筑
困卦第四十七——阐释人生
井卦第四十八——用井
革卦第四十九——文告
鼎卦第五十——食礼
震卦第五十一——礼乐
艮卦第五十二——建造房屋
渐卦第五十三——积累
归妹卦第五十四——个幽默的故事
丰卦第五十五——信物
旅卦第五十六——迁徙
巽卦第五十七——命令
兑卦第五十八——游说的原则
涣卦第五十九——医疗
节卦第六十——节俭与礼节
中孚卦第六十一——休养生息
小过卦第六十二——经验之谈
既济卦第六十三——扭转局面
未济卦第六十四——再次创业
参考书目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