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是谁,澄姓的来源及历史名人

运势阁 阅读:14 2023-03-20 12:30:06 评论:0

  澄姓氏是我国百家姓中的一个罕见姓氏,它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中未能进入前2000名。大家是不是对这个姓氏很好奇呢?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澄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姜姓炎帝嫡系世系为:炎帝→帝临→帝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克→器→祝融→术嚣→勾龙→垂→伯益→若木→费昌(费侯昌)→房→仁昌→天英→珪→敏→豹→谦→澄……其“澄”,是伯益的尘孙(第九世孙),因分封于澄邑而得名。“浧”字,就是古“澄”字,因此,上古时期的浧邑亦称澄州,其名称一直沿用至西周末期,即今江苏省的江阴市地区,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浧氏,汉朝以后统一为澄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澄氏的姓氏读音作yíng(ㄧㄥ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子高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高澄,字子惠,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为白部鲜卑族人娄氏所生。高澄自幼聪明过人,肤色“白皙如玉,风度翩翩,神情俊爽,便若成人”,深得高欢的喜爱。在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欢攻下邺城后,将高澄立为世子。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高澄在十二岁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妹冯翊公主为妻。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东魏政权迁都邺城后,十四岁的高澄成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澄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澄山,秦、汉朝时期在富城县,是一座长约九公里的小山脉群,属于武夷山余脉,屹立在吴郡平原上显得十分突兀。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澄山地区属于孙吴政权,改称富州,位置在今江西省的南昌市丰城县南部与樟树、新干三县交界的希望乡境内,方圆四十余里,主峰挺拔,海拔达一千零十一米,直插云霄,四周溪水环绕,明、清时期称“孤山”,今称升华山。

  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富州为丰城县。明朝学者陆应旸在《广舆记》中记载:“澄山,在南昌丰城县。”

  在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全国统修编着的《万氏族谱》中,有一首着名的《望孤山》诗:“别开阴翳遇新晴,仙顶花飞一望平。着眼乍疑添月穷,澄山到处有琼瑛。但知日影从高照,不觉银盘半欲倾。直待雪消千顷白,绿茵又映晚霞明。”澄山的山顶上有数块巨石屹立,远眺形如“青天削出金芙蓉”,笏立碧空。澄山与玉华山对峙,“气势两相高,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周围有四十多座小山峰环立,峥嵘竞秀。山间白云缭绕,青烟弥漫,蔚为壮观。

  在古澄山,先秦时期主要居住的是百越民族,其很早就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澄山氏,史称“山越”,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澄氏、山氏、孤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澄氏的姓氏读音作chéng(ㄔㄥˊ)。

  迁徙分布
  澄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七百二十位,多以邺郡、豫章、太原为郡望。

  历史名人
  澄 雪
  (生卒年待考),俗名胡靖,字献卿,一名海靖云,自称澄雪道人;福建南平人。着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历代画史汇传大多将其误作“雪澄”,实为澄雪,是胡靖出家后的法名。澄雪博学能诗,尤善书、画。尝泛海至琉球,揽岛屿风景,绘为图志,刻画精工。并能参悟妙理,赋诗见志。

  澄 圆
  (生卒年待考),号文谷。着名明朝僧人,书画家、诗人。浙江绍兴天章寺僧,曾为懋方(章懋,明成化年间会试第一,官至南监祭酒)的高足。澄圆善兰竹,工诗,为诗窟十家之一。着有《雪痕录》。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