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留美学生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现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有四大趋势:留美、留欧、留日、庚款兴学
留美:1872年,应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要求,清政府派出陈兰彬、容宏为正、副都督的第一批幼儿赴美留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按计划每年派出30人,共4批120人。学生年龄在12-16岁之间,学习年限为15年,大部分是南方孩子。根据计划,这些孩子主要在美国学习军政、船政、制造、计算等专业。除了学习西学,他们还应该学习汉语,以《孝经》、小学、《五经》、《国朝律例》为教材。他们被分配到美国教师家中。因为这些孩子年纪小,很容易被美国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改变。比如这些孩子刚去的时候穿的是这样,还留着辫子。美国老师认为这不好。他们要求这些学生从头到脚改变,与美国学生保持一致。这件事传到中国后,被顽固派强烈反对。最后,1881年,清政府召回了大部分留学生。只有少数人留在美国,努力完成学业。
留在欧洲:清政府在派孩子去美国的同时,应沈宝珍、李鸿章等人的邀请,从福建船政学校选派留学生到欧洲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第一批5人于1875年3月随日意格赴欧留学。三年后,他们回到中国,派出了三批学生,从1879年开始陆续回国。一些留在欧洲的学生在法国学习制造,一些在英国学习驾驶兵船,去德国学兵技。一些留在欧洲的学生在法国学习制造,一些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一些在德国学习军事技能。这些学生回国后,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留日:与留美留欧相比,留日教育起步较晚。1896年,中国驻日本公使玉庚征得总理衙门同意,派人到上海、苏州、湖北等地招收13人,到日本学校学习日语、外交知识、历史、地理等科目。到1901年1月新政策之前,不少于200名学生在日本学习。经过新政策的讨论,在清政府的倡导下,留在日本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士大夫涌向日本寻求新的出路,导致留在日本的高峰。
庚兴学:1908年美国提出退还庚子赔偿和清华学校成立后,留美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自1909年以来,美国以先赔后退的形式将收入的庚子赔偿部分退还中国,并以退款的方式发展留美教育。为了实施留美计划,清政府在华盛顿设立了留美学生监督处。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选拔和派遣。同时,我们开始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做准备。
本来清政府派这些学生出国留学是为了让他们学成归来,用所学挽救国家危机,但事与愿违。出国留学客观地输入了现代西方思想,扩大了工业技术人才、学术政治人才团队,广泛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他们在国外接受的教育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欣赏西方先进,更感受到清朝的落后和清政府的无知,他们也持有科学、教育、技术的理念,但是这些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让他们感受到改良甚至革命的必要性。正是这些人逐渐促进了清政府的一系列改进,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重生,甚至废除了科举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制度,改变了清政府教育的教育结构,虽然现代化越来越接近西方,但清政府在短时间内没有时间反应,经过各种改进破产,以留日学生为骨干,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群体,推动辛亥革命爆发,直接将清政府送入坟墓。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在这个季节,我努力学习季节 杨培超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