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节活动有哪些,修禊节
“修禊节”是我国上古、中古时代的一个全民性节日,时间原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又称“上巳节”。“修禊”就是登高,赏花、祈福、沐浴的活动。修禊节始于西周,承传秦汉、盛于魏晋六朝,隋唐两宋,是古代一个全民性的节日,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参加修褉活动时的作品。
修禊(xiū xì),汉语词语,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越城区)的兰亭修禊和长安城曲江修禊最为著名。
据悉,修禊,古俗称之为“祓禊”。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修禊节是一种源于西周的古老习俗,即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这一天(也称为“上巳节”,曹魏时,改为农历每年三月初三),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祭祀,借以祈福免灾。
邢台前南峪是太行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经过考证后,在前南峪景区恢复了“修禊节”这个传统民间节俗,迄今已连续举办八届。
修禊溯源
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疗病。《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这里刘昭作注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所以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而禊的另一说法,挚虞说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所以举行祓禊,因为有灾,洗濯消灾祈福。
兰亭修禊
历史记载,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全国军政明星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魏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全国的军政大腕。贵族云集山阴城,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会稽市长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修禊
自兰亭修禊后,修禊之风日盛,但真正波及全国范围、影响了几代人的修禊活动是在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发生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当时的名士,参与者多达近万人,规模、影响达到极致。由于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在瘦西湖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的盛况。“红桥”,位于瘦西湖南端,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王士禛开先河
开红桥修禊先河的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后人亦称王渔洋),他在扬州任推官期间,“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与诸名士游无虚日”,是一位主持风雅的人物。他死后,扬州人民把他和宋代欧阳修、苏轼并列,建“三贤祠”纪念。康熙元年(1662)春,他与扬州诸名士集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此次修禊,王士禛作《浣溪沙》三首,其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有:“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众人皆和韵作诗,一时传为佳话。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曾和《浣溪沙》一首:“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康熙三年春,王士禛复与诸名士修禊于红桥,王士禛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几年后,就连王士禛自己也不无得意地与先辈王羲之相提并论,在为其诗集作序时说:“红桥即席赓唱,兴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时盛事,当使红桥与兰亭并传耳。”后编成《红桥唱和集》三卷。直到今天,王士禛留下的“绿杨城郭”、“冶春”这两个佳词,扬州人无不耳熟能详。
孔尚任红桥修禊
20多年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三日,年届不惑的风流才子孔尚任在广陵期间,又一次发起了“红桥修禊”。此次参加的名士24人,其中不少还是王士禛的朋友 。因为参与者籍属八省,所以孔尚任称这次聚会为“八省之会”。孔尚任在扬州登梅花岭,游平山堂后,怀着对王士禛极为崇敬的心情,诗兴大发,在这次修禊日写作出了大量绝妙佳作。如七律《扬州》诗:“阮亭合向扬州住,杜牧风流属后生。廿四桥头添酒社,十三楼下说诗名。曾维画舫无闲聊,再到纱窗只旧莺。等是竹西歌吹地,烟花好句让多情。”另一首《三月三日泛舟红桥修禊》:“杨柳江城日未矄,兰亭禊事共诸君。酒家只傍桥红处,诗舫偏迎袖翠群。”他在《红桥修禊序》中记录了这段文学雅事:“康熙戊辰春,扬州多雪雨,游人罕出。至三月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予时赴诸君之招,往来逐队。看两陌之芳草桃柳,新鲜弄色,禽鱼蜂蝶,亦有畅遂自得之意。乃知天气之晴雨,百物之舒郁系焉。”扬州的经历为孔尚任留下戏剧史上的不朽名作《桃花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卢见曾之盛况
而就其规模、影响言,蔚为壮观的当为时任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亦称卢雅雨)主持的第三次红桥修禊。卢见曾为官颇有政绩,且为人正直,喜好诗文,“主东南文坛,一时称为海内宗匠”,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才子纪晓岚将长女嫁给他的长孙,足见其威望。在扬期间卢见曾广结文 人,饮酒作乐,集一时文酒之盛。他效王士禛、孔尚任红桥修禊旧事,数次修禊红桥,郑板桥、金农、袁枚、罗聘、厉鹗等名士均曾参与。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三日,卢见曾邀集诸名士于倚虹园“虹桥修禊”厅,作七律四首,其中名句有:“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等,各地依韵相和者竟有七千人,最后编辑出的诗集达三百余卷,并绘《虹桥览胜图》以纪其胜,红桥修禊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参加了这次修禊,他与卢见曾交往甚密,写有《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四首》、《再和卢雅雨四首》。卢见曾在文人雅士宴集时,独创出“牙牌二十四景”的文酒游戏,即将瘦西湖二十四景刻在象牙骨牌上,大家依次摸牌,以所得之景,当场吟诗作句,不能者则罚酒一杯。这种游戏方式,很快就在全国流行起来,二十四景也随着文人们的诗句声名远扬。
『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