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的音乐特点,川剧的特点:高腔和变脸
中国戏曲文化谈及川剧的高腔和变脸,总是令众人费解。这项民间技艺恍如魔术般神奇,究竟是怎么做到呢?为什么高腔能成为汉族戏曲四大声腔之一?为什么变脸还有分很多种颜色?而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呢?今天,大家就带着这些疑问随小编一同前往看看吧!
川剧高腔
(1)高腔是汉族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戏曲声腔的统称。[1]高腔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他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包括赣剧高腔,湖北的清戏,湖南的长沙、常德、祁阳、辰河诸高腔,四川的川剧高腔,云南的滇剧高腔,北京的京腔,以及浙江的西安、西吴、侯阳、松阳诸高腔,还有广东、福建等省某些剧种中保存的高腔。
2006年5月20日,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川剧是多声腔剧种,唱腔包括昆腔、高腔、胡琴腔(皮簧腔)、弹戏(梆子腔)、灯戏五种声腔,各种声腔早期分班演出,辛亥革命(1911年)后,逐渐汇合在一起。其中高腔曲牌丰富、唱腔动人,地方风格浓郁,是川剧唱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繁多,高腔部分最为丰富,艺术特色亦最显着,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还有川剧界公认的“四大本头”(《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1949年后,经过整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川剧剧目,如《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
代表性剧目:《秋江》
代表性演员:陈书舫,川剧女演员。出身京剧世家。七岁学川剧,工闺门旦,十三岁入成都三庆会。建国后,历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川剧学校校长,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陈书舫嗓音甜润,唱腔委婉,表演细腻,善于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代表剧目有《柳荫记》、《玉簪记》等。所演《山伯送行》、《秋江》已搬上银幕。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
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川剧中的变脸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独有的绝技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国宝。变脸是一种“瞬间艺术”,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抬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脸谱来。技艺纯熟者,往往只用十几、二十几秒钟就可幻化出十来张不同的脸谱。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情态,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突然变化,如惊恐、绝望、愤怒、阴险等,达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这门神奇的民族艺术曾令国际魔术泰斗大卫·高柏菲惊讶不已,反复琢磨仍不得其奥秘。
脸谱
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红色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例如关公等。
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如张飞等
白色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如曹操等
黄色勇猛而暴躁,刚正不阿。如孙悟空。
在近几年还出现了许多更有趣的脸谱,许多观众都非常喜欢。
川剧的变脸有别于魔术,更非幻术。它是演员在特殊的剧目中,在规定的情境中使用的一种奇异的变化技术,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丰富表现力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这些表演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视、可感的具体东西。从表演范畴讲,它是一种可视性强、趣味性浓、神奇刺激、令人惊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起着烘托剧情气氛的作用,是一种放大了的夸张艺术,绝对不是在什么剧目中,任何角色都可以随便变脸的。演员必须严格依照规定的情境和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来变脸,这就是表演理论的“相随心变”。这也是川剧变脸的特点之一。
川剧变脸的招数有很多。快三张,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变换三张脸谱,毫无破绽,让人叹为观止。无手变脸,双手举于空中变脸。叼扇变脸,将扇子叼于嘴中变脸。回脸,脸谱全部变完再变出一张脸。
川剧变脸作为国家二级机密,传至国外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文化流失,若不加以保护,则有可能会向宣纸那样,被日本人注册成别国的专利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