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作用?,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运势阁 阅读:3 2023-09-25 17:59:05 评论:0

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舍利子为音译,它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班斓的舍利子。有的舍利子硬度极高,用铁锤敲打都锤砧俱陷,而丝毫无损。有的舍利还会长大、生小舍利。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可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有些人用科学的名义把舍利子解释成结石,其实这种欺骗公众的做法,这些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

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往生的在家居士,焚化后遗骨上也出现了舍利子。

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 以让百姓瞻仰、礼拜。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有些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都是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然而这种解释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世界上素食主义者成千上万,为何并无舍利子出现?

一些学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类似胆结石、肾结石之类。这种解释也难自圆其说,不少患结石症的病人,死后火化,无一例有舍利子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何况体内结石数量及其小,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

舍利的由来

相传佛陀涅槃后,弟子们用香燃火焚化释迦牟尼遗体,在灰烬中发现了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这就是舍利。

舍利是梵语SARIRA的音译,译作身体、身、身骨、遗骨等,即死尸或遗骨的意思。通常指释尊的遗骨(即佛骨、佛舍利)。舍利又可分为三种,按照《法苑珠林》的说法: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红色。但都是圆明皎洁,坚固不碎,迥非世间珠宝可比。菩萨、罗汉等也有舍利,佛家认为,只有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人才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实用佛学辞典》中“舍利”条记载:舍利:佛之骨也。又总名死尸。是依戒定慧之熏修所致也。元镏绩霏雪录曰:舍利,按佛书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有三种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

舍利有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之分,这与印度梨俱吠陀时代开始的埋葬和火葬两种风俗有关。埋葬遗体称全身舍利,火葬之后遗骨为碎身舍利。

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将其真身舍利细心收殓保存,安葬于圣地王舍城,并起塔供养。当佛教徒再也无法向佛祖本人顶礼膜拜的时候,便把其虔诚之心转向了佛祖遗存的舍利。这样,舍利便被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涵义,扮演了至高无上的角色。

印度佛教所说的舍利,并非仅局限于僧人火葬后的残余骨烬,还允许人们以米粒或他物制作代用品,如《如意宝珠金楞咒王经》记载: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沙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

这种舍利代用物的出现,一则说明佛教发展很快,于普天下广造舍利塔,佛祖真身舍利已不可多求;再则说明佛教文化更多的追求一种精神的东西,只要一心向佛,不必苛求真伪,虚拟佛物、佛境未尝不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有多种:

1、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

2、牙齿(今存北京、斯里兰卡);

3、指骨舍利(今存法门寺);

4、头盖骨;

5、锁骨等。

据《法苑珠林》卷51载:唐高宗显庆五年三月,奉迎法门寺佛指入东都洛阳时,还有“西域又献佛束顶骨至京师”,其高5寸,阔4寸许,黄紫色。此物虽有文献记载,但至今未发现实物,所以难定其真伪。

释迦牟尼涅槃后,其碎身舍利分为八份,为当时拘尸国、波婆国、遮罗国、罗摩伽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国等8国分得,分别起塔供养,这也就是佛塔的起源。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