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为什么不打灯笼,正月十一为什么要放鞭炮

运势阁 阅读:3 2023-09-19 09:46:50 评论:0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所以各种各样的文化传统,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去继承和了解,春节当中的各种文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的久远,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也特别注重据了解它们。

正月十一为什么要放鞭炮 炮龙节祈求好运

  炮龙节放炮祈福

  正月十一是炮龙节,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节日,因此人们要在这天来放鞭炮,祈求新一年能够平安。“炮龙”其实就是舞龙的一种,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请紫姑之日

  正月十一除了是炮龙节之外,也是请紫姑的日子。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因为紫姑代表了那些被压迫的女性,所以古时候的女性会把紫姑当成保护神来祭祀。

  子婿日请女婿

  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这天岳父要请女婿吃饭。在大年初九天公诞辰这天,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人就会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所以也会用这些祭祀完后的食物来招待他们,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在这天,娘家人的哥哥或者弟弟都会提前出门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