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鄂温克族篝火舞
篝火舞,大家是什么舞蹈吗?也许大家就有参加过,或者在电视上就有见过,简单来说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围着火堆唱歌跳舞。那么你知道吗?在鄂温克族,篝火舞可是他们特色的舞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鄂温克族篝火舞简介
一、篝火舞简介
鄂温克族篝火舞又称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引唱者高吭的歌声,大家共起舞,载歌载舞,男女均可参加。人们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时舞时歌,气氛热烈。篝火舞纯朴自然,至今仍为鄂温克人所喜爱。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们牵手成圈围着燃烧的火堆转跳,发展到后来,这种舞蹈已经不限于围绕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于林中空地上转跳,或者围绕一棵大树转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二、舞蹈概况
篝火舞曾有过丰富的舞步,流传至今仅剩下由三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组成。第一是走步,鄂温克语称作“伊堪”,是一种慢板节奏的动作。表演者手拉手围成大圈,第一步先迈左脚,第二步右脚踏于左脚前,在身体向圈里扭动的同时,左脚又准备迈出,如此反复沿顺时针方向走动。第二是跳行步。鄂温克语称“吐茹格”,从右脚开始向左跳踏步,同时左腿成“小掖腿”,然后左脚跳落地,右腿屈膝并自然前抬。跳这一动作时,手臂必须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男下女上),在中板的节奏中顺时针而行。第三是快跳步。鄂温克语亦称“吐茹格”,属于强节奏的快板。
其作法是众舞者手形连臂下垂,舞步很象我们作游戏时前后脚交换着踢毽的动作,但须在略低位置上连续换脚踢跳,属快板高潮动作。要跳到前俯后仰缩小圆圈。每当右脚踏地身体前倾时,手臂略向后摆,头部向圈内集中,形似一个“撮罗子”(即一种圆锥形帐篷)的形状。当左脚踏地右脚离地时,上身又略向后仰,手臂也略向前摆。全体舞者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跳速逐渐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
三、舞蹈发展
每每节日,或者欢迎远方的尊贵客人,大兴安岭下的鄂温克人都要举办篝火晚会跳篝火舞,像西方人过狂欢节那样狂欢一场,这传统的民族活动延续多少年了。这天是丰收节,更要跳篝火舞了。晚饭后,这些被邀请来的作家、诗人,早早就来到神指河边,篝火晚会将在这里举办。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地方十年九旱,天上的神仙便用手指划开一道沟,把深山里的水引来,故名神指河。河两岸对峙的山峰上层林滴翠,野花流火;河水簇拥晚霞欢唱流淌,鱼们成群结队地游翔,欢快而又自由。
河这岸绿草如茵的开阔地中央,有三堆锯好的木头搭成规整的圆锥形,四周不见任何杂物。副乡长老乌告诉客人,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鄂温克人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特别崇敬火,跟火无比亲近。他说,谁要玷污火鄂温克人是不答应的!他叮嘱客人,篝火点燃后,不准往火堆里泼水、扔脏物、吐痰,更不能用刀、棍捅火,那样会伤害篝火的。
小结:其实,在我们野外宿营时候,也会像他们一样,有说有笑,气氛格外融洽。当然,最传统的篝火舞还要属鄂温克族的篝火舞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