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事件大全,南北朝历史事件
民族繁荣昌盛的过程中肯定离不开一些事件,这些事件或许是一些磨难,也或许是一些进步的事件,这些足迹其实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一起去回忆一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420年~589年有着哪些历史回忆呢?
南北朝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2]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时期。
事件
刘裕篡晋
淝水战后,谢安威望提高,权力增大,引起皇室和其它士族的猜忌,终遭排斥,出镇广陵。朝廷大权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所掌握。孝武帝死后,南克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和广州刺史桓玄等相继起兵,反对司马道子父子。长江中游为桓玄所据,下游的京口和江北地区为北府将领刘牢之控制。东晋朝廷的辖区只剩下江东的会稽、临海、永嘉等八郡。朝廷的赋税徭役全部转嫁到江东八郡的农民身上,从而导致了孙恩、卢循相继聚众反抗。之后,东晋大权落人北府兵将领刘裕手中。
刘裕,字德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年落拓,后投入北府兵刘牢之部下。他不仅镇压了孙恩、卢循,而且讨灭了桓玄和割据益州的成都王谯纵。继而又北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刘裕威权日重,终于在420年废掉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年号为永初。这是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对峙的开始。刘裕虽以武功显赫而称帝,但对政治经济也进行了若干改革,制定法律,打击豪强,整顿选举,严肃吏治,重视教育,巩固了统治基础。致使其子刘义隆当政时,出现了小康局面,“余粮息亩,户不夜扃”.
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年号元嘉),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
宋室内哄
宋室内哄是指南朝宋时因中央威权下移,宗室掌握地方权力而导致的内讧。
河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县)、渔阳。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今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击败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于是,汉武帝在当地设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又重新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卫青升为长平侯。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骑兵赶走了匈奴的右贤王,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又称为河南之战
萧道成篡宋
唐寓之起义
南朝齐时三吴地区的农民起义。建元二年(公元480年)齐高帝开始清查户籍,搜括丁役。武帝即位,又立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对“却籍”(假冒户籍)的人谪罚远戍,地主和官吏更乘机作弊,以致许多农民破产和逃亡。永明三年(485年)唐寓之在富阳(今属浙江)起义,三吴地区农民纷起响应,众至三万。次年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年号兴平,又南取东阳(治今浙江金华),进攻山阴(今浙江绍兴)。齐政府派兵前往镇压,起义失败。(整理:哈工大(威海)端木庆玲)
永明之治
永明之治是指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在齐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482年-493年)。由于齐武帝年号永明,所以称为永明之治。当时南朝齐取代南朝宋四年后齐高帝去世,太子萧赜即位,即齐武帝。他十分关心内政,提倡教育。并且继承齐高帝风格,力行节俭。由于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较为安定,减少军事调动。使得在齐武帝执政的十一年期间,朝政政治清明,国内社会安定,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替齐国带来一个小康的安定局面。《南齐书。列传第三十四良政》即提到:“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萧衍篡齐
大明历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着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浮山堰崩塌
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中国南朝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锺离城是临傍淮水的军事要塞,由於地近建康,扼守淮南险要,自南北朝分裂以来,一直是双方势力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战事,尤其北朝的南征行动中,泰半以锺离为首要目标,仅梁武帝在位期间,至少发生过三次争夺战。但因锺离地势险峻,加之北人不习水性,南朝方面取得了大部份的胜利。
名称:钟离之战
地点:钟离城及其邻近之邵阳洲
时间:公元507年
参战方:北魏、萧梁
结果:梁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两军皆号称有众百万
伤亡情况:俘斩北魏军近三十万
主要指挥官:元英、杨大眼;昌义之、韦睿
元颢入洛
神灭论论战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主张神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着名的《神灭论》。此文一出,引发了关于“神灭”的大论战。数年后,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又对此文展开围剿,最终在理论上无法屈服神灭论的情形下,范缜被钦定为“异端”而流放。
侯景叛梁
侯景叛梁又称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48年(梁武帝太清二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
江陵之战
江陵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与南梁的一场战役。554年9月,西魏丞相宇文泰下令柱国大将军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等率军五万,准备进攻南梁的都城江陵。554年10月,西魏军从长安出发。554年11月,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被俘,不久后即被处死。西魏立萧眢为梁帝,充当西魏的附庸。
陈霸先篡梁
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国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名称:隋灭陈之战
地点:长江流域与岭南一带
时间:588年10月-589年2月
参战方:隋朝;陈朝
结果:隋灭陈,统一中国
参战方兵力:隋军约51.8万人;陈军约22万人
主要指挥官:杨广、高颖;陈叔宝、萧摩诃
影响:结束近四百年的乱世分裂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