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全剧戏曲大全,中国戏曲大全之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福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现在唯一用福州方言表演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闽中,闽东已经闽北地区,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精髓。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聊聊一下闽剧吧。
简介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剧种源流
闽剧,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以及闽东、闽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侨旅居国。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榕腔”一词,最早见于清光绪年间福州举人卓倓《惜春斋词话》记载:“闽人演唱曲本,土音曰榕腔,正音曰啰啰。”榕腔之称,从清末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元年,福建教育司第三科曾致函警务厅,请实行禁演淫戏称:“本司第三科审查,应禁榕腔戏曲数十种,当经先后照请贵厅严行禁演在案。查近月以来,各戏班如‘宝发’、‘仕梅’及南台‘群芳’、‘赛月’女班,尚多演唱上列请禁各淫戏,且撰意肖物,变本加厉,致今舆论啧啧……”
“闽腔”一词,始见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福州进士林苍《天遗诗集·乙未集》的观剧诗:“衣冠从宦亦逢场,肯为伤春一断肠。冷落枉随杨学士,是非任唱蔡中郎。天花四散因人期,水月相看与世忘。千偈澜翻吾岂敢,乞君玉尺细裁量。”诗题为《戏仿闽腔十劝曲》。
此外,还有称“闽班”的,也出现于清末。1984年春,在闽侯县大湖乡郎官村的郎官庙戏台灰壁上,发现有“宣统二年二月十九日闽班庆天然到此”的题识。
闽剧“前三合响”时期(榕腔、闽腔时期)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剧目上,儒林戏、平讲戏、江湖戏互相搬演;在表演上互相吸收,但仍保持各自剧种的独立性与主体风格。所以,在艺人中有“儒林三合响”、“平讲三合响”、“江湖三合响”之称。所谓“平讲三合响”,乃指此时的平讲戏除唱本剧种的洋歌剧目外,还能唱儒林戏逗腔的剧目与江湖戏江湖调的剧目。“儒林三合响”也是这样,而此时原由外省传入唱弋阳腔土官话作流动演出的江湖戏,也早已地方化,所以在福清县民间便有“平讲就是江湖,江湖就是平讲”的说法。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