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特色戏剧叫什么,闽南地区的别样戏曲

运势阁 阅读:3 2023-08-04 23:41:36 评论:0

文化
可能感兴趣》》独一无二的鼓词剧目:陈十四娘娘传奇

  据老艺人陈坪司(1884-1956)说,听其师父辈辈相传,宋江戏清初就已存在。当时从他口中记录了几首久已失传的曲牌,如《论臣职》、《安可义》、《拿杀》、《马敌将》等这些南音,亦非民歌,唱腔咬字,均带“官音”(即带有浓厚闽南语腔的普通话)。

  “宋江戏”以武打见长,初期套数多采用民间的“杀狮”,配以大锣大鼓,一群由艺人装扮的武士,手执武器与演员装扮的雄狮搏斗。如今高甲戏里的“冷煎盘”、“大碰场”、“凤尾摆”、“老鼠枪”等武打科套仍保留“杀狮”的传统。

  同时吸收不少提线木偶的表演动作,俗称“傀儡打”。“宋江戏”保留下来的剧目有《李逵大闹忠义堂》、《宋江杀惜》、《武松杀嫂》、《抢卢俊义》、《扈三娘替嫁》等。约在清道光年间(1820-1840),在南安岭兜村的“宋江戏”艺人与漳州的竹马戏艺人及归侨合办了“合兴班”,时称“三合兴”。

  “合兴班”突破了专演宋江故事的局限,多演半文武的剧目,如《困河东》、《斩黄袍》、《郭子仪拜寿》等,此外还吸收一部分弋阳腔、昆腔、徽班的剧目,如《狸猫换太子》、《逼官》等。

  随后还演出不少家庭题材的“绣房戏”和“公案戏”,如《杏元思钗》、《孟姜女哭长城》、《秦雪梅思君》、《包公审黄菜叶》、《高奎假王球》、《杨国显失金印》等。“合兴班”的音乐曲牌大量采用南音,同时也吸取闽南民间的锦歌和傀儡调。表演则吸收梨园戏的“七步颠”、“舢舨行”、“相公爷摸”以及傀儡戏“跑马”等程式。

  “合兴班”在发展过程中,“宋江戏”仍然存在。二者除剧目可以互演外,基本功、表演程式也很近似。当时有一规定:进“合兴班”的艺人,必须能演“桶内戏”(即“宋江戏”的剧目),才能入班演“桶外戏”(即“合兴班”的幕表戏)。继“合兴班”之后,又有“三合兴”、“福庆兴”、“金香春”等戏班出现。清末,“合兴班”与“宋江戏”逐渐合流,始称“高甲戏”。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