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和祭拜的含义区别,祭奠和祭拜的区别,祭祀和祭奠到底有什么区别

运势阁 阅读:3 2023-07-18 10:39:42 评论:0
祭祀和祭奠到底有什么区别?

“祭祀”和“祭奠”,二者都有个“祭”,似乎没什么区别。

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祭祀的对象是神佛、先祖,往往比较抽象,如由官家出面组织的对黄帝、炎帝的祭祀活动,所以这是一种宗 教仪式。

祭奠的对象多为亡故的亲友。如某事故发生后,家属要求到现场祭奠,某报写作“祭祀”,便不妥。

《现汉》“祭奠”条:“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祭祀”条:“旧俗备供品向神佛货主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可见二者的目的还不同,“祭祀”条有“求保佑”的目的,而“祭奠”无此目的,仅“表示追念”。二者的区别,主要由“奠”造成:“奠”指“向死者致祭”,即向亡故的亲友致祭;而“祀”等于“祭”,“祭祀”为同义复合词。

如果说哪个深一点,祭祀肯定规模大,更深……。

祭拜和祭祀有什么区别

祭拜和祭祀的区别在于两者意思不同。

祭拜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的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它的字面意思是祭祀礼拜。

出自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吐蕃又迫令所有唐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唐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越剧《二度梅》:“﹝彩环﹞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祭祀和祈福从根本上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为对象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

“祈福”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其对象包括活着的人,有实际的现实目的;祭祀”则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2、社会学地位不同。

书生、仕人、平民常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生活安康。

相比之下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3、形式不同。

祈福之人,入庙烧香叩首即可,心中祈福,或作口念。若得心满意足,须来还愿。

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祭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祈福

祭奠和祭拜的区别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