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是对易经的注解和阐释,易经:易传的作者考察

运势阁 阅读:3 2023-07-18 10:32:51 评论:0

  易经:易传(十翼)的作者考察

  接着要讲的是作者问题。传统上,一般都认为《系辞传》是孔子撰写的,一直都没有人怀疑。直至北宋,欧阳修在他的《易童子问》三篇文章中,才说《系辞传》的文字前后重复、冗赘,并有自相矛盾之处。似乎以孔子这样伟大的圣人不应该会有如此差的作品罢?因此说《系辞传》以下数种《十翼》的著作都不应该是孔子的作品。虽然他提出了这个疑问,但在古代,接受他的看法的人可说是极少。一直到了淸朝,崔述才在《洙泗考信录》中,进一步地说《十翼》全部都不是孔子所撰写的。然后这一问题才受到较多的人注意。民国初年,梁启超先生首先这样说:《系辞传》除了儒家思想之外,还有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接着,我的老师钱宾四先生,亦撰文提出《系辞传》内有很多道家的思想。于是这个问题便成为学术界开始关注的问题。为何这说法会成为问题呢?因为每一个学派总有它的特殊原则和主张,与别人不同,才可形成一个学派。儒家学派幵始于孔子,在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正是中国人性觉醒的时代。当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我们应该暂时将天的问题放开,要首先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才对。因为人性的觉醒,人变得重要了。既然如此,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当然应该优先考虑。这种新思潮,可见于《左传》中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他说:“天道远,人道迩。”意思是天道与我们的关系距离很远,但人道就与我们很接近。这可以说是代表了春秋时候有识之士的共同想法。

  孔子与子产同时,只是略为后一点而已,孔子对子产有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孔子虽然一生之中主张恢复周文,而所谓“周文”,即周初周公所创设的制度和礼制,以此作为他的最大理想。但是,他其实已经受到春秋时候的新思潮影响。所以他在主张恢复周礼的时候,已经从周初所注重的“礼文”,改为注重“礼意”。所谓“礼文”的“文”,指那些繁琐的礼节仪式;而“礼意”即是说我们对人恭敬是因为对人怀有温情善意。如果我们内心对他人友善,外表便会对人微笑、点头。孔子特别在“礼意”方面着眼,已经在继承周文之余,有了新的改变。此外,孔子在继承周文的“礼”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仁”,作为人最关键的行为标准。虽然他一生的言论都是讲述人生的各种问题,但只要我们细心和深入地作出分析,他的语言和理论背后,已经有了非常深邃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他的理论背后的根据,只不过他在文字和语言中间没有明文说出而已。

  继承孔子的孟子,除了继承孔子的“仁”之外,还强调了“义”,更提出了人“性善”的理论。当他说到“性善”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背后隐约地说出了人性是来源于天性,因此人性是善的。只是他没有说得很清楚和没有特别加以发挥而已。但在他所说的理论中间,其实已经隐隐地建立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系统。这个系统与道家老子的“天人合一”系统有所不同。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以后再作讨论。其实上一个课程已约略讲过这问题,或者不用重复了。

  在文献上真正说到“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家,应该是老子。老子的后学庄子,更加注重“天”,而对“人”本身则有点冷漠和轻视。所以懦家的大儒荀子曾经这样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他在思想上有蒙蔽,只集中精神关注于天道方面,对于人道方面则有所忽略。老庄的“天人合一”说法,可以说是中国文献中最早提出的,而且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主张。而《系辞传》在在处处都提到“天人合一”,于是一些学者就说,儒家只讲人而不讲天,因此如讲到“天人合一”,这便不是懦家而应该是道家的说法了。既然《系辞传》混杂了道家的学说,就不是纯粹的懦家学说,那当然不是孔子所写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懦家由孔子开始都没有提到阴阳五行的学说。虽然现今从考古研究中发现孟子和子思的懦家学派可能会谈阴阳五行。甚至今天出土的文物,有所谓《五行篇》,可能便是子思和孟子学派的门徒的著作。但毕竞儒家在正常情况是不谈阴阳五行的。在《系辞传》中,用了阴阳来解释宇宙万事万物,这至少是孔子所没有的说法。因此这些学者就根据此点认为《系辞传》不应该是孔子所写的。不过,他们虽然说《十興》(包括《系辞传》在内)不是孔子撰写的,但并没有说这并不是懦家的作品,只认为是由孔子的后学撰写而已。

  到了二十多年前,才出现一个破天荒、古往今来都没有人提出的“伟大”说法:《十翼》并非儒家的作品,而是道家后学所写的。这个说法的提出者便是陈鼓应教授。他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著作《易传与道家思想》当中,通过各方面去讲述这一问题。然后这个问题便变得严重起来。由于他提出了许多理由,所以我们不得不对他的说法略为分析及说明。

  限于讲述内容,我们只就《系辞传》来说,其他篇章只能连带而及。有几个问题必须要提及的,就是《系辞传》到底于何时写成?作者又是谁?它到底是属于懦家还是道家的著作呢?简单而言,《系辞传》的作者从古到今笼统地归纳起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说作者是孔子,这由汉到唐都没有人怀疑,到了北宋才有人开始怀疑。但事实上,在民国之前,百分之九十研究易学的人都认为《系辞传》乃是孔子撰写的,只有少数人反对而已。所以在欧阳修之后,还坚持《系辞传》是由孔子所作的学者很多,如南宋的朱崁、元朝的熊良弼、以至近代的大学者章太炎、熊十力、顾实,他们依然坚持作者是孔子。尤其是现代的易学大师金景芳和他的徒子徒孙,仍认为作者是孔子。当然,古往今来不谈这问题的人其实也等如承认孔子是作者。所以,可知道这一说法是最具势力的。从民主角度看,如多数人的主张是真理的话,那这个说法便是真理。可惜真理不幸地往往只归于少数人。

  第二种说法说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南宋王申子的《大易缉说》是一本相当好的《易经》注释书籍,书中便有此说法。各位如能买来读读,必获益良多。清末时,广东的大懦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或者台湾已故学者戴君仁等等,他们也是这样说。其实并非他们三个,今天大多数研究《易经》的学者都有同样的看法。

  第三种说法说《系辞传》的思想与子思、孟子有关系,可能就是子思、孟子的后学所写的。另外,又有人说《系辞传》有很多的观念和荀子有关,很可能是荀子的后学所写的。认为是荀子后学所写的有二十世纪的大学者郭沫若等人,在他的《周易之制作时代》就有这一说法;二十多年前,国内知名的学者李泽厚在他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同样有这一说法。其实无论是孟子的后学或者是荀子的后学同样都是孔子的后学。所以最与众不同的说法,就是陈鼓应教授说它是道家的后学所写的著作。


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