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桂林历史文化名人
雷酒人:名鸣春,字亮工,明末江南著名儒士,常与靖江王府宗室交往,性嗜酒,每饮必醉,被称为“酒人”。明亡后,隐居酒壶山下,结庐而居,遍栽桃李,行医授徒,为人尚义,有节操,常登壶山之巅,高啸长吟,抒怀明之情。传说在康熙年间的一次独饮后竟长眠不醒,后人将他葬于骆驼山北,以骆驼山岩壁为碑。其著作《大文参》《桂林田懈志》,叙述了明宗室的内讧及清兵入桂烧杀淫掠事实,被清廷禁毁。
黄旭初(1892-1975),广西容县人,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1923年任“定桂军”参谋长。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6师师长,留守广西。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桂林临桂会仙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等要职,上将衔。1949年飞往台湾,1966年在台北逝世。在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榕湖饭店大门内近处有公馆。
徐悲鸿(1895-1953) 我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35年因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愤然离开南京来到桂林讲学和创作。李宗仁先生特在阳朔购置一座砖木结构的单进三开间平房给他作卧室、画室以及客厅,1936年居入,居住年余。在此,他自称“阳朔天民”,创作了《漓江春雨》、《走岂渡》、《鸡鸣不已》等名画。
何信(1913-1938),号德漳,桂林人,毕业于广西航空学校,留学于日本明野航校。1938年1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空军第三大队八队上尉副队长,赴徐州第五战区参加鲁南保卫战。3月25日凌晨,何信与战友驾机14架与日寇17架作战,击落日机7架,当返航至牧马集上空时,又与20余架敌援机相遇,再次激战。何信机油尽弹绝,胸部中弹,毅然猛冲敌机,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6岁。建国初,即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墓位于桂林市七星区尧山西麓尧庙遗址内。
吕德慎:桂林人,民国初年任职兴安县知事,任上,刮地皮、增田赋、欺上压下、贪赃枉法,民愤极大。民众公推乡绅曾石年等人状告吕德慎,曾石年等人冒险去到时任两广巡阅使的陆荣廷驾前拦马告状。吕德慎终被告倒,在离任当年,由曾拟文,刻下一碑,于兴安县灵渠四贤祠碑廊内。该碑一反歌功颂德常规,以泼辣简赅之辞表达了民众心声,为后世为官者之鉴。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