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死去身上发黑,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

运势阁 阅读:3 2023-06-10 13:13:21 评论:0

谈到,大家应该都知道,有朋友问快要猝死有什么自救方法,另外,还有人问人为什么会猝死呢,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人要猝死前兆呢,下面运势阁就会给大家带来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

猝死前10秒的自救原则有如下几点:

一、呼救法,此时可立即呼救周围的人进行帮助,或者立即拨打120寻求帮助和救援。

二、抓紧时间口服药物,既往有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患者,这时可服用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药物,例如拜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立即舌下含服或嚼服,可起到缓解冠状动脉缺血、痉挛的作用。

三、应用四肢轮替动脉结扎法,患者取座位,不许取仰卧位,应用长绳和鞋带等轮流结扎四肢,如双上肢和双脚伴踝部进行交替结扎,可减轻冠状动脉的压力,争取抢救时间。

人要猝死前几天的信号 :

1.最近胸闷的加剧通常表明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及时去医院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2.出现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先兆。 大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停止或减慢而引起的,从而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3.眼睛发黑和四肢麻木。 如果您有眼睛发黑或单侧肢体麻木和无力,则应警惕中风并及时去医院检查。

4.无法解释的疲劳。 如今,许多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疲劳。 但是,如果伴有胸闷,胸痛或头晕,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心肌炎或脑血管疾病。

发生猝死前很难做到自救,如果有猝死的先兆症状,比如胸闷、胸痛、气短,要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或者运动,口服速效救心丸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果症状缓解,考虑心脏方面的因素,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应上正规医院进行心脏方面的检查。如果出现肢体麻木、手脚活动不利,可能有脑血栓、脑出血的情况,要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不要在缓解以后不当一回事。平时也不要过度疲劳,现在有很多过度疲劳猝死的例子,锻炼后或者生气、着急、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闷、气促、心慌等症状,而且长时间休息无法恢复,很有可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先兆。偶尔胸闷或者在夜晚睡觉的时候胸闷加重,甚至呼吸困难,长时间不能缓解,可能是心衰的征兆。出现上面这些情况要赶紧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士救急,并送往医疗机构就诊。如果莫名心慌,要保持警惕,多观察,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晕厥也是猝死最重要的征兆,心率减慢或完全停止,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缺氧引发晕厥,很多人晕厥持续几秒就会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就会引发猝死。一旦出现晕厥的症状,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

快猝死前怎么自救?

猝死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猝死前都有一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主要针对个人,这些症状和体征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一些简单的处理方式,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一些方式:

第一、必须平卧休息,避免过度的运动,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减少精神的刺激,避免紧张,保持稳定的情绪。

一般的猝死,主要是指心源性的猝死。我国心源性猝死占80%-90%,针对心脏的问题要口服一些药物,比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这些都可以,这些药物以舌下含化为主,主要是起到扩张心脏血管的作用,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几率。

第二、立即要拨打急救电话让家人或者急救人员迅速到达,到医院做常规的检查,必要时住院治疗。

发现猝死伤病员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答案是什么么

在对猝死者进行急救时,人工呼吸应和心脏按摩同时进行。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最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猝死前兆

其一: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

其二: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其三: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

其四: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其五: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不少人生前并没有胃病病史,这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之一。

人为什么会猝死,如何避免猝死,面对猝死如何施救?

近些年来,“猝死”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甚至很多年轻人因为猝死失去了生命,很多人对于这种现象也是谈之色变,那么人为什么会猝死?要怎么样才能够避免猝死呢?其实只要我们生活当中注意一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猝死的。

人为什么会猝死

“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为猝死下的定义。猝死是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一种疾病,因为可能从发作到失去生命只需要数秒钟,身边的人刚刚还和你有说有笑,下一秒就已经失去了生命,你说吓不吓人?一般来说,猝死的人群在之前一般患有心脏疾病,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都是死于心脏停搏。在美国全部猝死的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而在这75%中又有80%的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冠心病。

所以正是因为这些心脏疾病使得患者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最后导致猝死。

如何避免猝死

如何避免猝死呢?那就一定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日常的饮食当中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多吃健康食物与绿色蔬菜,另外要控制盐量的摄入。另外,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时吃,不要经常性的不吃早饭,对健康的伤害非常大。

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多运动,不要天天都躺在床上。尤其是因为工作需要久坐的人群,在闲暇之时更要抽出时间用于体育锻炼,一般来说半个小时是最低的标准,经常性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当中的恶习也要戒除,比如过量的抽烟与饮酒,对于身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更加会提高猝死的风险。

面对猝死如何施救

当一个人在你的身边毫无征兆的倒下,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猝死了,这时候就要对其进行紧急施救。前文当中我们说到,猝死一般都是因为心脏骤停,面对猝死的人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抢救猝死者的黄金时间是两分钟,如果超过了就可能会导致脑死亡,所以动作一定要快。在发生紧急情况后,要立即给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呼喊周边的人群拨打120急救电话,呼叫更为专业的施救。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按压力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做心肺复苏的一定要对围观群众进行疏散,这样才能够保持患者周围空气的流通,提高患者苏醒的几率。

所以有机会一定要接触心肺复苏的培训,一般学校和社区都会定期开展,只要学会了在危急时刻就能够救人性命。

猝死有前兆吗 猝死的急救方法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内涵——三要素

猝死的内涵可以浓缩成6个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准确精炼地概括了猝死内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经死亡。故患者没有死的,一律不能认定为猝死。猝死是终结性诊断,是盖棺定论。因此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属于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而不是死于患者身体的外部因素,不是死于溺水、触电、自缢、中毒、低温、高温、暴力、失血、外伤、麻醉、手术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也就是说患者并没有出现即将死亡的征兆,故没有人认为该患者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发生了。因此,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种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渐走向尽头,临床上的相关表现有目共睹,一旦患者离去,此种死亡就不是猝死。

特征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6月在《循环》杂志网站上发表的徒手心肺复苏(CPR)共识指出: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2]。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3]。

4.多发生在医院外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国外文献报道40%的心搏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4]。根据美国及我国资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5]。我国另有文献报道,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6]”。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这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心肌缺血使患者猝不及防,其心脏电生理活动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代谢紊乱,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这个时间段患者往往没在医院,因此处在生死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过自我调整,将逐渐适应这种缺血情况,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心电重构),加上医学干预措施的应用等,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因为心脏搏动是由血清离子(K+离子、Na+离子、Ca+离子等)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的,故一旦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图1:猝死的病因分类

预防

冠心病猝死占全部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猝死,其主要的目标是预防冠心病猝死,如果能做好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就能大大降低猝死的发生率。预防心源性猝死有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只要有一道防线不失守,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1.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

斑块的全称是动脉粥样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可以说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是不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导致心脏突发缺血,即急性冠脉综合征,使患者处在危急关头。故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地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

如果第一道防线不幸失守,患者冠脉上有了斑块,注意防护第二道防线——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多数情况下也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主要预防措施是:在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上调脂药物,还应定期去医院检查。调脂药物通常是带有“他汀”这两个字的药物,如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应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3.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患者的斑块破裂了,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有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室颤是心脏停搏的一种类型,是心脏急性缺血时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泵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患者此时已是九死一生。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极其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8个字——静、卧、服药、呼救。

静:指发病后患者要安静、镇静及冷静。冠脉综合征发生时,患者的心肌极度缺血,此时任何增加心脏做功的因素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室颤。如精神紧张、恐惧等,故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卧:患者应该就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卧是让患者尽可能减少心脏负担,以减少室颤的发生。

服药:冠脉综合征发生后,推荐患者口服的药物有三种:①硝酸甘油:该药的作用是减少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服药后症状不缓解时如有血压监测,只要血压不低于平时,可每隔5分钟含服1片。血压低于平时、心率慢者不能服用该药。②阿司匹林:作用是对抗血小板,减缓血压凝固。有出血倾向者、消化道溃疡者及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不能服用。③美托洛尔:作用是降低心脏耗氧,防止室颤发生。心率慢(低于60次/分)、血压低于平时者不能服用。如无禁忌证,上述三种药物都要服用。

呼救:立即呼叫救护车,并且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如急救人员无除颤器,一旦发生室颤,医生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要注意,一定要等医生来,千万不要自己去医院,在没有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去医院极其危险,患者途中有发生室颤的可能。

4.第四道防线——阻止死神的脚步

患者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通过心脏按压等措施为患者建立血液循环,以终止死神的脚步。

主要措施是: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对于患有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疾病的患者,预防猝死的方法除服药(如β阻滞剂等)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在体内安装植入式自动体内除颤器(ICD),一旦发生室颤,ICD会自动识别并立即放电除颤。

猝死前的征兆及预防方法

  近日一则男子深夜按摩猝死的新闻引发关注。

  一个20岁的年轻男子和三个朋友一起吃完宵夜后,去足浴休闲会所按摩放松,没想到发生了意外。事发后,警方也已经介入调查,根据家属描述,死者有心脏病史,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现在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猝死的事件也常有发生,那么猝死前有哪些征兆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猝死的征兆:

  1、加重胸闷要警惕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房室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

  3、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会发生。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常出现疲劳,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4、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猝死的预防方法:

  1、应重视身体检查,一般人群需要有意识的检查血糖、血脂、尿酸,以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如果出现某些指标偏高、心电图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诊治,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2、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3、保持情绪稳定, 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 血压波动剧烈, 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 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 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 以减轻发病的严重程度,此外, 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 毫克, 对预防猝死也有效。

  5、中药调理,中医的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益气养血,宽胸理气,芳香开窍等方法, 可以改善心肌供血, 营养心肌, 预防血栓形成, 软化冠状动脉, 改善心功能, 预防心肌梗死。

人在即将猝死之前会有什么征兆?应该如何自救?

人在即将猝死之前有什么征兆的话,那么我认为最容易让人感受到的就是呼吸急促,就感觉有一口气即将把自己憋死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去冷静的拨打自己的手机,或者是告诉身边的朋友,这样就能够达到自救的一种结果因为在猝死之前你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你只能够通过呼叫朋友或者是告诉身边的人,对你进行帮助,从而达到自救。

心梗发病时十秒自救?

一、心肌梗死的急救步骤

1.立即让患者原地静卧休息,停止一切活动。稳定情绪,保持镇静。不要随便搬动患者,更不能扶着或背着患者去医院。

2.解开患者贴身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吸氧。

3.检查患者口中是否有异物(如呕吐物),如果有一定要清理出来;如果患者有假牙一定要摘下来,防止其窒息。

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隔5-10分钟再含化1片。

5.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所在位置及患者病情。

每天都有很多不知名的人因为心脏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离开我们!心梗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实心梗并非不可查觉,在心梗来临前,其实是有很多先兆的,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留意,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二、心肌梗死的原因及表现

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流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因应严重持久缺血,发生局部坏死。通常症状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以及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三、心梗发生前的5个先兆

通常50%~80%的人在心梗发生前的1~2天或更早,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事先留意可以发现先兆症状的踪迹,及时就医可有效避免身陷心梗危机。

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与劳累有关的其它部位疼痛。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

3.突然的心慌憋闷。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需即刻就医。

4.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5.心绞痛症状加重。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

四、容易忽略的“不典型”心肌梗死

不典型心肌梗死多发于高龄人群,发作时会有各种表现,如突然呼吸困难并加重、恶心、呕吐、牙痛、下颌痛、头痛、头晕、失眠、极度疲倦、食欲差、消化不良、胃痛、焦虑等症状。

一些原本存在呼吸系统问题的患者,若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状况时,也需高度怀疑突发心肌梗死。

若这些症状与运动、劳累、激动有关联,且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需及时就医。

五、三高”人群警惕心肌梗死来袭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更易发生意外。若身体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或情绪过于紧张,更易诱发心梗。此外,吸烟、喝酒、嗜食肥甘厚味之人,也要特别小心心梗来犯。

特别提醒:心梗高危人群,最好在临睡前喝杯水,以更好地稀释血液。由于很多心梗患者都在早晨发病,因此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可先在床上安静地躺半分钟再坐起;坐起后,不要立刻下地,要在床上静坐半分钟左右再下床;下床后,不宜立刻活动,可稍微停顿一会儿,再慢慢地活动。

六、怎样预防心肌梗死

1.吸烟的患者要立即戒烟。

2.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而且体育运动的方式和方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4.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状态下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

5.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无论血脂是否异常,都要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到1.8毫摩尔/升以下。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毫克,按时服用,定期复诊。

七、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

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原则是少食多餐,可选用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及软食,以低热量、低胆固醇、高营养食物为主,减少胀气食物的摄入量,饮食应清淡,忌辣忌咸。

吃点大蒜预防血管硬化

生吃大蒜或洋葱10-15克有降血脂的功效,并有增强膳食蛋白活性和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大蒜可防止心脑血管中的脂肪沉积,诱导组织内部脂肪代谢,显著增加纤溶酶活性。降低胆固醇含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浆浓度,增加微动脉的扩张度,促使血管舒张,调节血压,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饭后吃点醋可以降低血压

醋能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也能降低尿糖含量,预防糖尿病。醋中所含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醋中的氨基酸可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可以起到一定的瘦身作用。

八、心肌梗死茶疗方

山楂

山楂中的类黄酮有一定的强心 作用,可缓慢而持久地降压;三类成分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消化,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胆固醇转化。可以取适量山楂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丹参

丹参茶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脏功能。丹参茶还可以调节心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但切忌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可以将丹参制成粗末,每次取9克和3克绿茶一起冲泡饮用。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哪几个求救信号,收到一个就能救命,一定要清楚?

现在社会人们生活的压力特别的大,很多人作息不规律,所以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人觉得猝死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其实这么理解就错了,猝死并没有那么快。在猝死即将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如果你平时加班比较多,作息不太规律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这些变化。

平时多观察自己,在活动完后有没有感觉胸闷的情况,这个情况在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缓解,其实这就是猝死的征兆了,它表示你可能患上了冠心病。另外一个征兆就是感觉心慌,心慌是一种心率加快的情况,不定期的出现心跳加快,很有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原因。一般的心率失常危险性不大,一般不会导致猝死,但是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

如果平时没有剧烈运动,但是感觉身体频繁出汗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心脏病。这个情况一般会被人们所忽视,过度的出汗很有可能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如果身体出现这样不正常的情况,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平时少熬夜,不要久坐,出现压力了要学会合理的排解。长期熬夜会导致我们的各种脏器功能变得紊乱,得心脏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你长期精神紧张,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得这种病的几率也可能增加。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